北約反無人機系統技術互操作性演習聚焦激光定向能武器
2024年9月30日,據cuashub網站報道,在北約第四屆反無人機系統技術互操作性演習(C-UAS TIE24)中,定向能武器(DEW),尤其是激光武器,以及它們在反無人機戰略中的應用再次成為討論的重點。
討論的項目之一是“木星計劃”,據說這是德國和荷蘭共同努力的結果,正在開發中,以與GTK Boxer車輛集成。該項目旨在提供移動式360度激光覆蓋,以對抗敵方無人機。
人們普遍認為,激光定向能武器是解決有效反無人機戰略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的答案,因為它們在成本不對稱方面起著決定性作用。然而,根據荷蘭國防部中校、朱庇特項目負責人雷諾特·德弗里斯(Reinout de Vries)的說法,激光是“指揮官工具包中的附加物、額外工具。僅此而已”。
關于激光定向能武器的廣泛討論經常強調其在反無人機行動中的潛力。只要有足夠的能量供應,激光就可以提供近乎即時的瞄準,并且幾乎無限的“彈藥”。它們的精確度是另一個優勢,可以摧毀無人機等快速移動的小型空中目標。然而,正如德弗里斯在TIE24上指出的那樣,雖然激光為戰場帶來了顯著的優勢,但它們并不是一個獨立的解決方案。
激光有一些關鍵的局限性,因為它們在惡劣的天氣條件下(例如雨天或霧天)會很吃力,而且需要精確對準目標。這些因素意味著,盡管激光很有前景,但它并不是現代國防的“靈丹妙藥”。相反,它們應該被整合到更廣泛的分層防御戰略中。一種整體方法將結合傳統的動能攔截器、電子戰和空中無人機對無人機效應器,以有效應對各種空中威脅。
圍繞“木星計劃”的討論與北約持續推進反無人機技術的努力相一致。從商用現貨機型到先進軍事系統,無人機的日益普及對北約部隊及其盟友構成了重大挑戰。這在烏克蘭持續的戰爭中尤為明顯,無人機已成為雙方使用的主要攻擊工具之一。TIE24等演習為成員國提供了探索創新技術、分享最佳實踐和合作制定未來解決方案的機會。
隨著國防格局的發展,激光很可能在反無人機戰略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它們并不是“一刀切”的解決方案。國防的未來在于分層、綜合的方法,其中激光等技術補充現有系統,確保對新興威脅做出強大而靈活的反應。